时间:2025-03-31 来源:网络 人气:
高铁的“大脑”:揭秘那隐藏在钢铁巨龙中的“神经系统”
想象一列高铁如同一条穿梭在广袤大地上的钢铁巨龙,它那呼啸而过的速度,让人惊叹不已。在这速度的背后,有一个默默无闻的“大脑”,那就是高铁的“神经系统”——信号与通信系统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“大脑”的神秘面纱,探寻高铁运行的奥秘。
在津秦高铁的轨道上,每隔800米就有一个“小箱子”,它们是高铁的“眼睛”和“耳朵”。这些“小箱子”其实是轨道信号设备,它们负责接收列车的信号,并将信息传递给总控制室。据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负责人介绍,这些信号设备由四个小箱子组成,三个负责防护,一个负责方向。当列车进入这个区间时,信号设备就会像“眼睛”一样捕捉到列车的位置,像“耳朵”一样听到列车的信息,然后将其传递给总控制室。
如果将桥梁比喻成人的身体和四肢,那么信号工程就是支持身体的大脑和神经。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,完全依靠人瞭望、人工驾驶列车已经无法保证行车安全。因此,当列车速度大于160公里每小时时,必须装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,以实现对列车间隔和速度的自动控制,保证行车安全。
在军粮城站的一组轨道信号设备前,负责人介绍,这组轨道设备由四个小箱子组成,在津秦高铁各个区间内,每隔800米就有一组。列车只要到达这个区间,其间的一个箱子就可以接到列车传输的信号,另一个箱子则负责将信号传输到下一个区间。这样,在线路的总控制室就可以掌握列车行驶的位置及状况,列车整个行驶信息都会被收集,转达给总控调度中心,列车的一举一动也同样听从总控制中心通过信号系统下达的指令。
这个专业,曾经鲜为人知,如今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,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。他们精通各种信号设备和控制系统,例如:指挥列车运行的调度指挥系统,保障列车安全间隔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,以及实时监控线路状态的监测系统等等。他们如同铁路的神经外科医生,通过精密的计算和严谨的操作,确保列车在正确的轨道上安全行驶,精准停靠。
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,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高速、高密度、高安全的列车运行环境,对信号系统的可靠性、稳定性和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,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断更新迭代,融入了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。未来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人才,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,还要拥有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,才能在科技的浪潮中乘风破浪。
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,高铁的“大脑”——信号与通信系统,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它不仅保障了高铁的安全、高效运行,也成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一大亮点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这个“大脑”在未来能够更加智能、高效,为我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。